关于期刊

实践是最好的学习!综合的、实战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、提升学生运用不同知识的能力。

本期刊不做商业发行,诞生的目的就是服务于本科学生实践教学,为本科生提供一个演练场,这里允许他们犯错、给予他们操练的机会,为未来开展真正的研究提供基础。本期刊服务于本系培育掌握化学理论基础和科研技能、具备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的化学人才的培养目标,不做课程、年级等限制,对所有愿意服务于这一目标的项目永远持开放态度。

本刊内容来源于2021年春季学期《化学信息学》课程的两次大作业。在第一次大作业中,任课老师要求学生通过文献调研,设计分子的具体合成路线,要求使用最经济、可通过一般试剂供应商获取的原料,并且合成路线必须在3步内(含3步)。实际上,由于该分子并不能通过常见数据库直接检索到(暂未收录),因此学生需要综合运用一些课程知识和检索逻辑链来完成,最后大部分同学经过摸索都比较好的完成了本次作业。

第二次大作业则要求学生将第一次设计的合成路线、检索得到的相关谱图等整理成研究论文。该次作业中,研究内容的创新性、语言等都不是考察的重点内容,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规范性是考察的重点,通过研究论文可以让学生熟悉科研论文的基本组成、了解每部分的具体含义,同时融入了引文格式、专利编号、化学绘图等课程知识点。值得一提的是,第二次作业中学生不仅提交了研究论文,还参与完成了审稿、修改等环节,所有提交论文的学生最终都获得了自己的同行评议结果。本期同行评议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标准,最终投稿的二十篇研究论文中,有十一篇被拒稿、七篇被要求大改、两篇被要求小改。本期的五篇最终出版的稿件都是经过小改或者大改后刊出的。

本期刊在上述过程中,也形成较为完善的架构与流程。审稿过程中,借助现有的在线问卷系统,可以实现与实际审稿一定程度上类似的体验;在此过程中,也积累了邀请审稿模板、稿件决议模板等材料,同时形成了自己的投稿排版要求和图像、标识等系统,这些都为未来开展类似项目提供了可操作的、现成的规范和经验。2022年本期刊升级为《分子设计》,继续为《化学信息学》实践教学服务。

如本刊有不当、侵权之处,欢迎及时指出!希望本期的登出能代表一次有益尝试的开端,希望所有投稿人能够在这里厉兵秣马,面对未来踔厉奋发!

 

贺泳霖

《化学信息学》任课教师

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